急性動物實驗中常用的手術方法
急性動物實驗中常以血壓、呼吸等為指標,以靜脈注射、放血等為實驗方法。需要曝露氣管、頸總動脈,頸外靜脈,股動脈,股靜脈,并做相應的插管,以及分離迷走神經,減壓神經及股神經等。因此手術主要頸部及股部進行,現分述如下:
(一)兔、狗頸部手術
頸部手術的目的在于暴露氣管、頸部血管并作相應的插管以及分離神經等。頸部手術成敗的關鍵在于熟悉動物頸部及手術要領,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圖1)現以兔為例,說明如下:
圖1 家兔頸部血管神經解剖位置示意圖
1、家兔背位固定于兔臺上,頸部剪毛。
2、動物麻醉一般作局部浸潤麻醉,在頸部正中線皮下注1%普魯卡因,亦可選用20%烏拉坦作全身麻醉。
3、氣管及頸部血管神經分離術
⑴氣管暴露術:用手術刀沿頸部正中線從甲狀軟骨處向下靠近胸骨上緣作一切口(兔長約4~6cm,狗的長約10cm);因兔頸部皮膚較松馳亦可用手術剪沿正中線剪開。切開皮膚后,以氣管為標志從正中線用止血鉗鈍性分離正中的肌群和筋膜即可暴露氣管,分離食道與氣管,在氣管下穿過一條粗線備用。
⑵頸總動脈分離術:正中切開皮膚及皮下筋膜,暴露肌肉。將肌肉層與皮下組織分開。此時清楚可見在頸中部位有兩層肌肉。一層與氣管平行,復于氣管上,為胸骨舌骨肌。其上又有一層肌肉呈V字形走行向左右兩側分開。此層為胸鎖乳突肌。用鑷子輕輕夾住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用止血鉗在兩層肌肉的交接處(即V形溝內)將它分開(注意,切勿在肌肉中分,以防出血)。在溝底部即可見到有搏動的頸總動鞘。用眼科鑷子(或紋式止血鉗)細心剝開鞘膜,避開鞘膜內神經,分離出長約3~4cm的頸總動脈,左其下穿兩根線備用。
頸動脈竇分離術:在剝離兩側頸總動脈基礎上,繼續小心地沿兩側上方深處剝離,直至頸總動脈分叉處膨大部分,即為頸動脈竇,剝離時勿損傷附近的血管神經。
⑶頸部迷走、交感、減壓神經分離術:于家兔頸部,在找到頸動脈鞘以后,將頸總動脈附近的結締組織薄膜鑷住,并輕拉向外側使薄膜張開,即可見薄膜上數條神經,根據各條神經的形態、位置和走向等特點來辨認,迷走神經*粗,外觀*白,位于頸總動脈外側,易于識別。交感神經比迷走神經細,位于頸總動脈的內側,呈淺灰色;減壓神經細如頭發,位于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之間,在家兔為一獨立的神經,沿交感神經外側后行走,但在人、狗此神經并不單獨行走,而是行走于迷走、交感干或迷走神經中。將神經細心分離出2~3cm長即可,然后各穿細線備用。
⑷頸外靜脈暴露術:頸外靜脈淺,位于頸部皮下,其屬支外腭靜脈和內腭靜脈,頸部正中切口后,用手指從皮膚外將一側部組織頂起,在胸鎖突乳肌外緣,即可見很粗而明顯的頸外靜脈。仔細分離長約3~4cm的頸外靜脈,穿兩線備用。
4、氣管及頸部血管插管術
在前述分離術的基礎上,按需要選作下列插管術。急性動物實驗中常用的手術方法
⑴氣管插管術:暴露氣管后在氣管中段,于兩軟骨環之間,剪開氣管口徑之半,在向頭端作一小縱切口呈倒“T”形。用鑷子夾住T形切口的一角,將適當口徑的氣管套管由切口向心端插入氣管腔內,用粗線扎緊,再將結扎線固定于“Y”形氣管插管分叉處,以防氣管套管脫出。
⑵頸總動脈插管術:頸總動脈主要用于測量頸動脈壓。為此,在插管前需使動物肝素化,并將口徑適宜的充滿抗凝液體(也可用生理鹽水)的動脈套管(也可用塑料管)準備好,將頸總動脈離心端結扎線之間。插管時以左手拇指及中指拉住離心端結扎線頭,食指從血管背后輕扶血管。右手持銳利的眼科剪,使與血管呈 45度角,在緊靠離心端結扎線處向心一剪,剪開動脈壁之周徑1/3左右(若重復數剪易造成切緣不齊,當插管時易造成動脈內膜內卷或插入層間而失敗),然后持動脈套管,以其**余面與動脈平均地向心方向插入動脈內,用細線扎緊并在套管分叉處打結固定。*后將動脈套管作適當固定,以保證測壓時血液進出套管之通暢。
⑶頸外靜脈插管術:頸外靜脈可用于注射、輸液和中盡靜脈壓之測量。血管套管插入方法與股靜脈相似,現將用于中心靜脈壓測量的插和作一簡介:
在插管前先將兔肝素化,并將聯接靜脈壓檢壓計的細塑料管導管充盈含肝素之生理鹽水。在導管上作一長5~8cm的記號,導管準備好后,先將靜脈遠心端結扎,靠近結扎點的向心端作一剪口,將導管插入剪口,然后一邊拉結扎線頭使頸外靜脈與頸矢狀面、冠狀面各呈45度角,一邊輕柔地向心端緩慢插入,遇有阻抗即退回改變角度重插,切不可硬插(易插破靜脈進入胸腔)一般達導管上記號為止,此時可達右心房入口處。若導管插管成功,則可見靜脈壓檢壓計水面或漂浮于中心靜脈壓數值附近隨呼吸而上下波動。